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邯郸3名初中生杀人埋尸事件:恶魔就在身边,如何保护孩子?

▲ 点击上方 “晓敏青春说 ” → 点击右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近日,邯郸三名初中生,联手杀死一名同班同学的惨案,震惊全国。

13岁的小光被三名同学骗至一荒废的蔬菜大棚,在转走小光手机里的零钱后,三人竟将其活活打死,随后挖坑埋尸,并用铁锹将其面部铲碎。

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

  • 事发后,这三人竟像没事人一样,该上学上学;

  • 有个孩子,在被找上门的时候,还躺着玩游戏,一点都不慌;

  • 面对警察的审问,三人统一口径企图瞒天过海,直到铁证如山才终于招认。


三名嫌疑人被抓时的样子

在这一场看似荒诞的惨剧里,每一幕都在真实地发生着,并且再一次刺痛了我们的敏感神经。

少年】一词,本应是充满阳光的、向上生长的、健康活泼的。

可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通篇读到的,却是残忍歹毒的,陨落消逝的、痛心疾首的。

作为长期专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工作者,我有一些思考,想分享给大家。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相应的预防和改变,也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着手。

外部因素,主要聚焦家长、学校、法律这三个层面。

第一,是家长的应对

小光父亲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的一个细节,值得引起每一个家长的重视。

王先生说,此前孩子就曾表示不愿去上学,但一直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我们以为孩子贪玩,并没有当回事,后来才知道孩子在学校受到了霸凌。”

王先生对孩子“厌学”情绪的第一反应和应对方式,在我们大多数家长的身上都能看到。

孩子不想上学,我们会习惯性认为是他贪玩,因而往往也以劝导、说教、甚至责骂为主。

但孩子在学习中丧失了自信心,以及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了困扰,这两方面却很少有家长能主动觉察到。尤其是后者,更容易被忽视。

比如有的家长,当孩子已经明确告诉他自己在学校不被待见/受欺负的时候,他还让孩子自我检讨:

“别人为什么只针对你?一定是你不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家长的忽视,让孩子在遭遇校园霸凌的时候倍感孤独和无助,进而只好选择沉默。


第二,是学校的教育

记者采访了这些孩子所在学校的校长,他的一句话,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这3名犯罪嫌疑人中的马某在班里的成绩排名是十多名,成绩比较好,能做出如此恶性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校长的意外,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好学生”与“坏学生”的评判,本就是建立在“分数本位”上的。

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好学生自然不会干坏事;反之则是坏学生,坏学生当然容易干坏事。

但事实是,分数不等于品行,成绩好只能说明应试能力不错,仅此而已。

我们的教育,当然要承担起让孩子“成才”的重任,但更要肩负起让孩子“成人”的使命。


第三,是法律的完善

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然而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正义并没有得到伸张。

相反,有些坏孩子竟然能在犯案后有恃无恐地搬出自己的这块“免死金牌”。

2019年,大连13岁男孩蔡某在奸杀同小区10岁女孩后,竟“人间清醒”地说:“我虚岁14,不用坐牢。”

细思极恐。

未成年人保护法,本不应该成为未成年犯错的帮凶。

本次邯郸案后,有一位网友如此说:“全国的霸凌者都在等这三个人的结果。”


法绝不应向不法低头。

有些人虽然年龄上是未成年人,但他心智成熟,逻辑缜密,心理素质极佳,更重要的是,心思歹毒,就是单纯的坏。

面对这样极具社会危害性的不法分子,法律怎么能够对其“网开一面”?

诚然,《刑法修正案》已经正式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

但,如何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治,让好人得到应有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由内向外的突破。

家长、学校、法律对孩子的保驾护航当然举足轻重,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更是我们当下亟待完成的一个课题。

毕竟,唯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

1、重视孩子的内疚感

充满内疚感的孩子习惯否定自己,他们会把外界问题的根源都归咎在自己身上。

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内疚感,不要为了得到一个所谓的“好孩子”而任其放大,甚至助长滋生。

  • “为了你,我……”

  • “你这样,对得起爸爸妈妈吗?”

类似这样的话,都会在孩子心里埋下愧疚的种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一切的问题皆因自己而起。

内疚感强的孩子,一定会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却很难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样的孩子,往往特别容易吸引外界的攻击。

因为他们乖巧、懂事、自卑,这些特征到了霸凌者眼里,都可归纳为三个字“好欺负”。


2、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称为“自我的同一性”。

简单地讲,自我认同就是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抱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

可见,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是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的基础。

而只有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孩子,才不会轻易被他人支配,才会在遇到不公的时候敢于反抗,这样的孩子,通常不会成为霸凌者的选择对象。

我们陪伴孩子成长,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3、培养孩子勇敢的能力

我想说勇敢是一种能力。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有这样一句话:

“命运——这掌管世间事物的另一个神,他强壮有力的双臂只愿意高高举起勇敢者,将他们送上英雄的殿堂。”

人生是一种体验,而不是逻辑分析。

很多时候,决定命运的就是当下的选择,有勇气的人,往往能够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

反之,唯唯诺诺,犹豫不决的人,更容易陷入泥潭而不可自拔。

勇敢,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不勇敢,一定解决不了问题。

父母要格外注重培养孩子勇敢的能力。

在你还能够看着他的时候,就大胆地放手让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如此,当他离开你的时候,才会具备无惧风雨的勇气和能力。

最后,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福建法制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3 月 27 日,济南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在众人的期待中盛大举行。当日,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前来招聘的企业数量众多,涵盖了各个行业领域,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应有尽有。而现场来找工作的毕业生更是如潮水般涌来,乌泱泱一大群,他[全文]
    2025-04-02 13:23
  • 2025年在综合评价招生已全面开启,小编整理了在川招生的高校名单,分享如下。综合评价招生是一种通过“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考核”选拔学生的招生模式,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录取方式,选拔与高校培养目标契合度高、兼具学科特长与综合素质的考[全文]
    2025-03-20 04:33
  • 最专业的地理科普平台最全面的海量备考资源河流的侧蚀作用是由于河流在流动中,由于受到阻碍而向侧方冲刷,或由于河道弯曲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向凹岸侵蚀,这都会使河流产生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使坚硬的河岸形成侧蚀凹槽,另一方面能够使河道[全文]
    2024-12-15 03:50
  • 据德国《时代周刊》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德国一所中学的教师团队,因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学生的辱骂、威胁,以及学生之间严重的校园霸凌现象,而向德国教育部门递交了一封长达七页的紧急求助信。这一事件引发诸多关注。据悉,写求助信的老师们来自弗里德瑙[全文]
    2024-12-04 02:19
  • 离25考研初试只剩下10多天,好多同学都在后台问过小研一个问题“考研到底有多累?”最近有很多同学表示“考研初试越来越近了,自己还有很多都没看,心态有点崩,怎么办?”。作为过来人,我当然明白这种感觉,考研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但其实呢,遇[全文]
    2024-12-03 03:49
  • 优化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首都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的一大举措。其中,跨区合作办学便是有益尝试之一,旨在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近半年来,北京多区合作办学迎来新进展[全文]
    2024-11-30 03:45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福建法制网 fj.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